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天气趋势 天气趋势
托克逊县天气_托克逊县天气预报未来15天
tamoadmin 2024-11-17 人已围观
简介1.吐鲁番冬季最低气温,夏季最高气温,气温年较差,降水量,气候特点,气候类型2.火焰山的热点3.《西游记》里的火焰山是今天什么地方?4.新疆气候“吐鲁番”是维吾尔语“低地”的意思。在北纬4112′--4340′,东经8716′--9155′之间。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,四面环山。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,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,东西长245公里;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;南抵库鲁塔格山,南北宽约75公里。
1.吐鲁番冬季最低气温,夏季最高气温,气温年较差,降水量,气候特点,气候类型
2.火焰山的热点
3.《西游记》里的火焰山是今天什么地方?
4.新疆气候
“吐鲁番”是维吾尔语“低地”的意思。
在北纬41°12′--43°40′,东经87°16′--91°55′之间。
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,四面环山。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,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,东西长245公里;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;南抵库鲁塔格山,南北宽约75公里。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,把本地区分成南、北两半。盆底艾丁湖水面,低于海平面155米,是最低的盆地,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,为世界第二低地。
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。因地处盆地之中,四周高山环抱,增热迅速、散热慢,形成了日照长、气温高、昼夜温差大、降水少、风力强五大特点,素有“火州”、“风库”之称。全年平均气温为14℃,夏季平均气温在30℃左右,全年气温高于35℃的炎热天气,平均为99天;高于40℃的酷热天气,平均为28天。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是:春季短暂,平均为61天,开春早,升温快;夏季漫长,平均152天,高温酷热;秋季更短,平均57天,降温急促;冬季较短,平均95天,风小雪稀,天气晴好,寒冷期短。一年中,以一月份最冷,7月份最热。
吐鲁番冬季最低气温,夏季最高气温,气温年较差,降水量,气候特点,气候类型
克尔碱,又叫库加依,是维吾尔语“库尔加依”的变音,意为“绿地”,主要指镇周围的一片湿地。英文:Korjay Town。
克尔碱镇成立于年,位于托克逊县西北,距县城50公里,北邻乌鲁木齐县托里乡及达坂城区,南疆铁路从辖区内通过。镇驻地克尔碱村海拔700米,辖克尔碱村、通沟村、英阿瓦提村3个村民委员会。辖区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,地势北高南低,绝大部分为戈壁荒山。降水量少,年均降水量6.3毫升,属于暖温带荒漠气候,主要特点是:光照充足,热量丰富,夏季凉爽宜人,风多风大,干热风严重,八级以上大风多为西北风。冬暖夏凉,独特的气候条件很适宜发展马鹿、土鸡、等特种养殖。降水量少,蒸发强烈,昼夜温差大,无霜期长。全年日照时数为4043.3小时,总辐射量为每平方米140-150升,年平均气温13.8度。春季大风天气多。境内有白杨河、盘切尔河等河流,全镇地表水总量为1亿立方米,地下总储量为1.5亿立方米,利用量不到总量的50%。
2011年、全镇总人口2213人,其中:农业人口1870人,城镇人口343人。维吾尔族1994人,占总人口的90.1%;哈萨克族178人,占总人口的8%;汉族41人,占总人口的0.2%。
2011年、全镇耕地面积4302亩,农民人均耕地2.3亩,主要种植核桃、红枣、高粱、蔬菜、葡萄等农作物。
火焰山的热点
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,历史上就有“火洲”之称。据观测,这里的最高气温达到过摄氏49.6度,地表温度也曾达到摄氏89.2度,当地民间有沙窝里蒸熟鸡蛋、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。吐鲁番日最高气温高于摄氏35度的炎热日年均100天以上,高于摄氏40度的酷热日年均35—40天。不谙内情的人常常疑问:这么酷热的天气,当地人怎么生活?原来,这里气温虽然高,但相对湿度却很低,高温低湿,虽热而不闷。另外昼夜温差很大,常可达20度。正午朗日高照,炎热如夏,早晚则清凉宜人,十分舒适。吐鲁番的春天也较乌鲁木齐等其他新疆城市要早40多天,当这些地方还是冰雪料峭时,吐鲁番盆地已经绿染枝头,适宜旅游的季节每年较新疆平均时间长四个月左右。
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,干旱炎热,年降水量约16毫米,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,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.6℃的纪录,6~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℃以上。中午的沙面温度,最高达82.3℃,因此这里自古有“火洲”之称。日照时间长,全年约3200小时,无霜期210天左右。由于盆地气压低,吸引气流流入,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“风库”。达坂城吹下的春季风暴,每秒达50米,七角井吹下的大风,曾吹翻过车辆。
《西游记》里的火焰山是今天什么地方?
灭火工程
2008年的煤田灭火工作者显然没有找到芭蕉扇,不过他们却有着另一套更为实际的办法。首先用推土机把火区作业面推平,然后用水管往火区注水。待温度降到70摄氏度左右之后,开始用钻机往地下火源上钻孔。紧接着,往钻孔里灌黄土泥浆,用泥浆把地下裂缝堵住,隔绝火源和空气的接触。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地表上覆盖一层厚厚的黄土,以彻底使煤层脱离氧气。“现代铁扇公主”——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处日前已经表示,最迟到2015年,新疆境内的全部煤田火灾将被扑灭。到那个时候,新疆境内将不会再有燃烧着的“火焰山”了。
高温纪录
2015年6月14日下午,有“火洲”之称的吐鲁番,最高气温录得41℃,距离吐鲁番市区40多公里的火焰山风景区,当天高温时段的地表温度高达68℃,但仍有众多游客不惧热浪到景区游览,大家争相在火焰山下巨大的“金箍棒”温度计前拍照纪念。据了解,当天景区的游客达到3000余人次。
2015年7月15日,新疆吐鲁番气象部门发布高温红色预警。预计16日至17日,吐鲁番市高昌区、托克逊县将4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。7月15日,巨型金箍棒造型温度计显示的地表温度为72摄氏度。
新疆气候
《西游记》里的火焰山是指今日的新疆吐鲁番火焰山。
火焰山之所以被称作火焰山,是因为这里是中国最热的地方,就像有火焰烤着一样。根据气温显示,这里夏季最高气温可高达47.8℃,地表最高温度可高达摄氏89℃,属实是非常炎热的。
火焰山古称赤石山,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,古丝绸之路北道。呈东西走向。火焰山,维吾尔语称“克孜勒塔格”,意为“红山”,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“火山”。 山长100多公里,最宽处达10公里,海拔500米左右,主峰海拔831.7米。
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,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.8度,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,沙窝里可烤熟鸡蛋。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,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,主要有桃儿沟、木头沟、吐峪沟、连木沁沟、苏伯沟等。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,风景秀丽,流水潺潺,瓜果飘香。
扩展资料
火焰山不但气温写实,形象也很写实。火焰山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沿线,古称赤石山,当地维吾尔语称之为“克孜勒塔格”,意为“红山”,古人以其炎热将其命名为“火山”。可见西游记中火焰山的由来很有历史渊源。
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山体由红色泥岩、砂砾岩组成,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将这种主色调为红色的泥岩、粉砂岩、砂岩等陆相及浅水湖相沉积物形成的岩层命名为红层。
红层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,在西南、华南、东南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,出漏在地表的红层在风化啊、侵蚀、搬运等地质作用长期雕刻下,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。
再回到火焰山,这里气候干旱,降水稀少,但四周的群山为盆地提供了充足的地下水,当地的维吾尔族人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,智慧的开发了坎儿井,充分的利用地下水,又有效的减少蒸发损耗,将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开发成富庶的绿洲。
百度百科-火焰山
看你去哪里了
吐鲁番超级热
里面的古城我觉得比火焰山更热
我差点就晕4
也有凉快的地方
伊梨好还有喀那斯
具体的你发消息可以问我
新疆气候特征
一. 光热丰富,降水稀少
新疆气候特征是干旱,表现为光热丰富,降水稀少。
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是远离海洋和高山环绕。来自海洋的水分在长途输送过程中逐渐减少,到达新疆上空时又被高山阻挡,不但水分减少,也形成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。
二.逆温层山地是
冬季避冷胜地
由于天山能阻挡冷空气南侵,天山成为气候分界线,北疆属中温带,南疆属暖温带。
年平均气温南疆平原10C-13C,北疆平原低于10C。极端最高气温吐鲁番曾达48.9C,极端最低气温富蕴县境可可托海曾达-51.5C。日平均大与10C的年累积气温,南疆平原4000C以上,北疆平原大多不到3500C。南疆平原无霜期200-220天,北疆平原大多不到150天。
山地气温夏季垂直递减明显,递减率为6C-8C/1000米。天山北坡中山带冬季存在逆温层,逆增率3C一5C/1000米。逆温层山地是冬季放牧场和避冷胜地,如乌鲁木齐市南山滑雪场。三.降水北疆多于南疆
年日照时数分布规律是:从北向南略减,阿勒泰3001小时,皮山2574小时;由西向东增加,霍城2828小时,星星峡3549小时;从平原至山区,北疆减少,南疆增加,原因是北疆山地阴雨天多,商疆平原浮尘、沙暴天气较多。
新疆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气流,其次来自北冰洋的冷湿气流,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都难进入新疆。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仅145毫米,为中国平均值(630毫米)的23%,在全球同纬度各地中,新疆几乎是最少的。降水分布规律是:北疆多于南疆,西部多于东部,山地多于平原,盆地边缘多于盆地中心,迎风坡多于背风坡。北疆山地400-600毫米,局部接近1000毫米。天山南坡20-400毫米,昆仑山北坡200-300毫米。准噶尔盆地边缘150-250毫米,中心及东部100-150毫米。塔里木盆地西及北缘50-70毫米,东及南缘20-50毫米,中心不到20毫米,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城附近仅4毫米。
参考资料:
://.tianshannet.cn/GB/channel11/51/200112/13/138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