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天气趋势 天气趋势
今年雨水预测_今年雨水预测旱涝
tamoadmin 2024-10-17 人已围观
简介1.全球唯一风暴将登陆美国,6月南方6省还有暴雨,会有洪灾吗?2.2022年雨水情况预测冬至,是我国24节气之一,和其他节气比起来,冬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。因为这时已经接近一年的尾声,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。另外,对于农民来说,他们也会根据冬至这一天的天气,来判断下一年的雨水是否充足,甚至有了“一年雨水看冬至”的说法,那么这句话真的准确吗?一年雨水看冬至“一年雨水看冬至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,明
1.全球唯一风暴将登陆美国,6月南方6省还有暴雨,会有洪灾吗?
2.2022年雨水情况预测
冬至,是我国24节气之一,和其他节气比起来,冬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。
因为这时已经接近一年的尾声,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。
另外,对于农民来说,他们也会根据冬至这一天的天气,来判断下一年的雨水是否充足,甚至有了“一年雨水看冬至”的说法,那么这句话真的准确吗?
一年雨水看冬至
“一年雨水看冬至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,明年的降水量大不大,主要看冬至这一天的天气情况,如果冬至这天的下雨或者下雪的话,那么第二年的雨水量就会比较充足。
如果冬至这一天完全没变天的话,那第二年的雨水可能就会比较少。
在古代,当时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,人们也没有专门用来预测天气的仪器,不像今天我们还可以收看天气预报。
农民本来就是要靠天吃饭的,下一年的气温,降水量对他们来说都非常的重要。
为了可以做出判断,不少农民开始根据时间和节气来寻找其中的规律,并且依照规律来为下一年的耕种做准备。
但是,这些所谓的“谚语”其实并不准确,就算是通过精密仪器测出来的天气预报,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,更何况这些“一刀切”的谚语呢。
再加上最近几年因为环境污染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,可能刚刚天气还很好,没过一会儿就开始下起了大雨,这都是经常发生的。
不过,古时候的经济发展本身就比较落后,而且农民的数量又很多,大家只能依靠耕种来维持生活,所以这些在今天看上去并不准确的谚语,也成为了农民们唯一的“依靠”,一旦出现和谚语不符合的地方,农民们只会感叹当今的统治者不贤明,才导致了上天“迁怒”于他们。
二.冬至无雨一冬晴,冬至有雨连九天
除了“一年雨水看冬至”之外,还有很多的谚语都和冬至相关。
例如这句“冬至无雨一冬晴,冬至有雨连九天”,具体的意思是,如果冬至不下雨的话,那么一整个冬天基本都不会有雨水,如果冬至这天有雨的话,那么这场雨一般会连着下好几天,也就代表着冬天的雨水比较充足。
和“一年雨水看冬至”一样,这句谚语说的其实并不准确,因为我们发现很多谚语之间的逻辑存在特别明显的矛盾性,例如另外一句“冬至无雨过年雨,冬至有雨过年晴”,就和“冬至无雨一冬晴,冬至有雨连九天”相矛盾。
前者说的是冬至不下雨的话,春节的时候就会下雨,而春节其实也算是在冬季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?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广,不同地区的气候也有所不同,例如南方和北方的季节就有特别大的差距。
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总结气候情况时,就会总结出不同的谚语。
在古代,因为信息传递速度慢,北方的人一般是不会听闻南方地区的谚语的,所以当时人们不会觉得矛盾,但是到了今天,我们这把这些谚语放在一块看,就会发现句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。
三.冬至无雨,来年夏至旱
难道所有关于冬至的俗语都没有一定科学道理吗?并不是这样的。
“冬至无雨,来年夏至旱”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,如果到了冬至,冬天都没有降水的话,那么到了下一年的夏天,有很大的几率降水也不会很多。
我们知道,季节变化是有规律的,夏天雨水就比较多,而冬季气温就比较低。
到了冬天,太阳光的照射较少,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寒冷,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雪,冬至的到来,说明已经进行深冬,这段时间降雨降雪的可能性很高,如果没下雪,就意味着天气还不够寒冷,等到了来年春天,就会出现“倒春寒”的现象。
直到夏天快来临的时候,天气才会慢慢暖起来。
与此同时,夏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降雨将多,这是因为太阳光的直接照射,让地表的水源蒸发成气体凝结成云,最后再转变为雨水。
可是一旦出现“倒春寒”,那么夏季的气温也就不会特别高,雨水也自然会变少。
所以说,“冬至无雨”不仅会影响到下一年春天的气温,还会影响到夏季的降水,这句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。
总结:其实这些和气候相关的俗语,不管它们有没有科学道理,它们都无法准确的预测天气。
只不过直到今天,这些谚语依旧是一些农民的“依靠”,它们也确实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。
全球唯一风暴将登陆美国,6月南方6省还有暴雨,会有洪灾吗?
湖北今年雨水多。
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预计今年夏季(6月至8月)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,东北地区、华北、西北地区东北部、华东南部、华南中东部及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,长江中游降水明显偏少。
2022年雨水情况预测
按照南方的降雨问题来看,今年南方的洪水可能是比较明确的,并且国家气候中心也说明了,今年区域性暴雨洪涝或重于常年,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。而如今南方的强降雨已经给我们区域性带来了洪水,例如广东,广西等地出现龙舟水的时候,就带来区域性的洪水问题,所以南方的持续性降雨,必然会带来少数地区可能遭遇“水灾”或者“洪水”的问题。
从水文气象预测情况看,也明确指出了今年汛期发生区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,甚至也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。在6月,水利部也再次说明了,南方多条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。所以该准备的就准备,更何况,中央气象台已经指出了,在6月上旬结束之前,南方的降雨都不会停止,所以注意防洪灾的问题。
根据全球热带气旋监测数据显示,如今位于墨西哥湾的热带气旋“克里斯托巴尔”再次出现了增强,这个“北大西洋风暴”可以说真的还是发展非常久,从东太平洋进入到北大西洋,先后经历了登陆,减弱,再增强的模式,如今“克里斯托巴尔”(CRISTOBAL)强度已达到45KT,中心气压值诶994hpa,这里需要说明下,这个风暴是进行了两次命名,所以算是一个新风暴,其实它们的原始胚胎是一样的。
根据美国气象局预报显示,墨西哥湾热带气旋 “克里斯托巴尔”(CRISTOBAL)即将登陆美国,并且如今的“狂风暴雨”已经完全进入到了美国,所以对美国的影响非常大,在美国的朋友提前做好防御风暴的准备,这就是6月如今全球唯一的一个风暴情况。
还是那句话,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没有任何发展,副高表现太强了,有热带扰动也是发展不起来,所以继续观察为主。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国的降雨发展趋势,当然还是江南,华南的降雨为主。
根据暴雨预警的数据显示,如今我国贵州大部、湖南西部和东部、江西中南部、福建大部、广西中北部、广东北部和中东部等6省部分地区依然有大到暴雨,同时局部还有大暴雨的情况,最强降雨量再次升级,局地已达到了130毫米,所以说江南、华南暴雨接连来袭,下得真的是太久了。其实我们如今从风云卫星也可以看到。华南大范围地区都出现了“雷电云”。
从实时的闪电监测数据也可以看到,华南是大范围地区的覆盖,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强,其实很多人从暴雨预警的强度也看到了,130毫米的大暴雨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蔓延,到了6月8日08时至9日08时时段,华南的降雨才会出现缓解的情况。
但是暴雨或大暴雨地区在我国还是有多省分布,其中湖南南部、江西中部、浙江南部、福建北部、云南东北部、广西北部、广东北部、贵州北部、重庆南部等9省部分地区明显,最强雨量达到了140毫米。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降雨是属于“分散性”的,并不是集中的降雨发展。
到了6月9日,第2波强降雨就基本结束,在6月9日之后,“北抬雨”就发展起来了,其中东部地区的降雨量会明显发生改变,其中长江中下游将出现大到暴雨、局地有大暴雨,所以降雨会逐步往北方扩散,例如河南、陕西等地有明显的中到大雨,这下可以缓解一下缺水的情况了,特别是河南北部地区已经明显覆盖,最强降雨量为40毫米,不过这波雨水持续的时间不久,短暂的下一下就结束了,后期安徽的降雨是最强最大的,暴雨、大暴雨都来了。这也说明了北方的降雨确实在发展起来了,当然从趋势来看,主要还是在黄河以南地区。
黄河以北的地区依然偏少,这就是降雨的大概情况。当然,整体上来说,如今的雨水分布趋势非常奇怪,那就是南北两端多,中减少,华北,华东,华中地区的雨水确实稀少很多,但是这就是气候变化的趋势,没有办法。所以说我们只能取继续等待的降雨的到来。夏季来了,极端性的对流天气较多,可能很多人看到雨水的发展都是“一阵一阵”的。但是对于如今的南方降雨来说,就是连续不断下得不停,那么这也意味着整体的天气模式非常复杂,这就是大概的情况。
按照气候中心的数据指出,今年南方地区的整体雨水是真的比较偏多,初步预估在未来10天,初步预计江汉、江淮、江南、华南及贵州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~150毫米,最强的就是广西北部区域,局地可超过400毫米;大多数地区都是偏多,所以6月真的是“雨水季”,连续不断的强降雨发展已经是无法避免,南方的朋友做好长期“抗雨”的准备吧。
2022年雨水情况预测:
1、2022年的雨水量比较大,入夏后南方地区雨水量最明显,多地爆发水患,7、8月份雨量下降,从当前的气候情况来看,炎热的天气在持续,蒸发量比较大,全国部分地区有雷雨发生,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,防暑防汛是必不可少的。
2、所以秋季雨水是多还是少主要看你所在的地区,毕竟各地的气候是不一样。而就往年数据来看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略高于常年,而降雨方面也会出现“不协调”的现象。
3、大部分地区春末的雨水比较多,而夏季的雨水则会比较少,但到了秋季时,会出现秋雨绵绵的天气状况。但对于东部地区来说,夏季雨量正常稍多,旱涝分布或不均匀,秋季9到10月份降水仍然会多一点。
雨的组成
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。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,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,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。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,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。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,下落到0℃以上的气层内,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,形成降雨。